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子/校友正文

暑假,他们的课堂在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3-09-04  点击:

这个暑假,9001jcc金沙以诚为本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刘鑫罡印象最深的事是在农村的菜园里“学知识”。他和“共富路上·青马先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同学一同走进“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以“走近智慧农业,感悟科技与思想的力量”为主题,聚集学科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堂鲜活接地气的“大思政课”。

在寿光,调研团队进大棚、进企业,问菜农、访市场,感受共同富裕视域下寿光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在现场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实践课。

为什么能用“菜篮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这是调研团队进三元朱村前的最大疑问。“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群众需要我的时候,就得勇敢地站出来!”从村支书王乐义常说的这句话中,同学们找到了答案。

刘鑫罡说:“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三元朱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全面振兴,村级带头人是‘最大的变量’,党建引领是最有力的纽带。”

“航天同款”“草莓味西红柿”……直播间里介绍的正是稻田镇崔岭西村的“致富果”。“一眼看上,一吃爱上,一生难忘。”这是团队成员品尝后的评价。近年来,优良的品质让“崔西一品”的品牌越来越响,也让崔岭西村的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崔岭西村十年精彩蝶变之旅的背后,得益于村党支部坚持走党建引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崔西路子”。

团队还深入田间走访农户,在田间地头看变化,亲身感受乡村幸福生活,感悟乡村振兴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寨里村,同学们看到工作人员拿出手机登录智能化综合管控系统,轻轻一点,雾化的水汽从空中的管带喷洒向农作物……这是赵春江院士团队专门打造的新型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里的高压喷雾系统。调研团队还实地参观了让农业生产实现“一键自动化”的120多项自主研发专利技术。这些先进农业技术,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农业只有面向科技前沿,才能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团队成员王怡静深有感触地说:“这是科技兴农的探索,更是科技成果用到乡村振兴的结晶。”

盛夏时节,绿意盎然,走进屯田西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绿植,配套齐全的文化广场……一幅治理有效、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屯田西村,社区实行一楼一长制度,靠楼道长模范带头作用辐射全楼道向善向好。此外,社区还制定“最美庭院”“红旗楼道”评选活动,以奖代惩,激发居民的集体荣誉感。与其说屯田西村是一个“村”,不如说它是一个时尚的新社区。团队成员武凤婷说:“夯实文化活动阵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屯田西村走出了一条文化聚能产展、引领振兴的新路子。”

团队指导教师张英胜表示,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同学们在一线看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成效,变化的是思政育人的场域,深化的是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程相融相促的成果。

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调研之行很受教育和启发,上了一堂带着“泥土味”的思政课,读懂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和“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春介绍,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创新思政课建设,借助“三下乡”等实践育人平台,着力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引导研究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