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织密织牢学生“心理健康网”——为青春播撒温暖阳光

发布时间:2022-06-06  点击:

“李老师,我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感谢您,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您的陪伴!”日前,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淑娜收到这样一则短信,短信是经管学院一位学生写的,在李淑娜“一对一”心理辅导下,这位女生一步一步打破自卑心理,变得乐观、开朗,并顺利考取了研究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运用各方力量,更好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创新‘朋辈互助’机制,让心理健康走近每一名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补互助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育+美育’,织牢织密学生心理健康网。”副校长曾庆田说。

创新“朋辈互助”机制

形成网格化心理健康格局

每天晚上9:00,作为班级心理联络员、宿舍心理观察员的外国语学院学生江佳琪会准时上线,用睡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倾听同学倾诉心声。

“最近我很容易焦虑,觉得压力大……”“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经常忍不住给自己加压,我们是想把每一天过得更有价值……”身在屏幕另一端的江佳琪从“共情”开始,与前来咨询的同学聊了起来。

走进校园一幢并不显眼的小楼,在校内建立的心理咨询工作站里,几位青年师生心理咨询师正在线下线上倾听着不同学生的不同心声,耐心地回答着不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近年来,为了化解心理咨询师和学生人数配比的困境,学校出台设立班级心理联络员、宿舍心理观察员制度,从在校生中选拔出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朋辈服务志愿者队伍,让同龄人辅导同龄人。

“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之间,能够迅速地发现同学存在的心理不健康倾向,并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开导同学。”多次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称号的艺术学院A13-512宿舍心理观察员蒋梦涵深有体会,她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同学的心声,并用自己的奋斗故事为同学排解烦闷。

在学校,像蒋梦涵这样的心理观察员共有6000余人,班级心理委员有1100余人。学校十分重视这支特殊队伍的能力提升,每年对他们进行主题化、多样化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人际沟通、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技巧,将他们打造成心理咨询教师的“好助手”、班级同学的“贴心人”和异常情况的“信息员”。

“‘小’心理委员,有‘大’育人作用,同龄人辅导同龄人,效果更好。”学生工作部部长王震介绍,目前,学校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功能室和10余个学院心理辅导站,集结了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人生导师、心理委员等多方力量,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体系化、网格化、全方位上下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心育”+“美育”

多元化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这个手工剪纸需要静下心来……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快乐能量’。”生物工程专业2019-1班学生管好男在体验了剪纸活动后说。

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排斥”:“我心理健康着呢,不需要心理咨询”“我没问题,自己能处理好”……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疏解潜在的心理压力?

前不久,我校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之“体验心灵美学,关爱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百余名大学生现场体验了陶艺、扎染、刺绣、剪纸等传统文化项目,以文化之美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以美育心 让心更美”的“心育+美育”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模式。

“做手工工艺品就像搭积木一样,不能急功近利,最后呈现一个完整的手工作品,心情一下子就‘阴转晴’了。”文法学院大二学生孙梦鑫说。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体验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日”“文化游园”等活动,通过“心育”和“美育”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表示,“让文化走近每一名学生,以文化之美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心性得到潜移默化的涵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针对重点学生群体推出了“心理沙龙”“劳动体验”“户外心理乐园”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近一年,校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0余项,学生参与活动近30000人次。

创新“第一课堂”

下活心理健康教育“一盘棋”

前段时间,学校一堂“恋爱心理学”选修课火了,爆满的教室画面一度刷屏网络。主讲教师王万楠说,希望通过这门课,可以让学生理性客观的分析自己、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近年来,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全程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认识自我、人际关系、恋爱心理、生命教育、消费心理等专题必修课、选修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

“心理健康课,入耳动心才能保证授课质量。”学校心理咨询师乔杨说。首先,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偏向“心理体验”和“心灵拓展”,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自主性逐步增强;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选取正反典型实例作为教学素材,有时还请来毕业生“现身说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困难从来都是更大胜利的前奏,华为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也是在逆境中不断前行,我们应对困难和挫折,要学会四步法……”心理学教师孔恺臻在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总是结合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同是心理课教师的靳凯时常在课堂上抛出“内向是社交恐惧症吗”“怎么才能拆除你的情绪地雷”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将讨论、辩论、演讲等引入课堂,才能让学生入情入景。”靳凯说。

“老师会找来一些关于亲情、友情及面对挫折、挑战等方面的案例,从分析案例的情节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经常还会让我们走上讲台分享感悟,这样的课不枯燥且实用”,测绘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0级2班学生张清韵坦言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除了“第一课堂”,“心语讲堂”“沐心心理讲堂”“阳光讲堂”等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也丰富起来,形成了“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模式。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荣誉称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获得山东省、青岛市集体和个人奖项100余项。学校心理教育团队频繁走进中小学和社区,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珠江路小学等周边中小学、社区作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受到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的喜爱。(记者:韩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