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立足新起点 聚焦新目标 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高升专访

发布时间:2020-06-22  点击:

今年是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实现之年,学校目标的实现在于谋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扩大国际交流、加强国内外合作。近年来,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工作取得哪些突破性进展,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记者对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高升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过去的2019年,国际交流合作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高升:2019年,国际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出台了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修订了国际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办法、设立了学生海外研学专项奖助金、实施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一张表”审批制度,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二是稳步扩大国际交流规模。我们与国(境)外2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联合培养协议;选派406名学生赴13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究、参加实训等,完成计划派出人数的103%;派出60个团组赴国(境)外开展交流与合作;举办4次国际会议,100多名国(境)外专家学者前来参会;“合作办学”和“招才引智”项目列入省外办绿色通道重大项目库。

三是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国际引智平台领域的突破。聘用国(境)外教师102人,其中印度籍教授刘山荣获2019年山东省荣誉公民和青岛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

四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达成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9001jcc金沙以诚为本斯威本学院”最终协议,先后通过教育部专家通讯评议和集中评议答辩。

五是国际学生教育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录取各类国际学生263人,全年在校生540人;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等多个项目;获各类政府奖学金资助649.95万元;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

六是对台工作稳中求进。与台湾地区5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成功举办2019海峡两岸法学院长教育论坛、首届“山海情怀—齐鲁文化行夏令营”活动;荣获两项山东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和青岛市台港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记者:疫情的蔓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交流活动,面对这种困境,国际交流合作处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高升:疫情给国际化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地域流动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国际交流合作处仍然鼓足干劲,积极作为,我们主要有以下多项举措。

一是精准施策,做好疫情期间涉外管理工作。制定我处疫情防控方案,将外籍教师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统一机制,为外籍教师教学活动和生活保障提供了坚实后援。做好出国人员派出管理工作,本着“情况明、无盲点、严防范”的原则,积极联系在外师生,协助解决其合理诉求与实际困难。探索国际会议新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拟推迟、取消或采用线上方式举办会议,确保国际会议举办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拓宽对外交流覆盖面。疫情期间,国际人员互访交流严重受阻。为顺利完成国际交流工作,一方面积极巩固现有合作渠道,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以学校名义向友好院校致慰问信,分享我校的抗疫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潜在的合作伙伴,主动出击,与德、美、英、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多所高校磋商交流合作意向。

三是准确研判国际形势,视情推进学生派出工作。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添加“留学访学”栏目,发布国外高校访学项目信息,解决了师生疫情期间了解国际交流信息不畅的问题;及时掌握访学目的地国家的签证政策,积极与外方院校进行对接,切实提高学生派出质量和效益。

四是内外联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外方协商和解决项目日常运行管理问题。面对外籍教师无法来华授课的现实困难,充分发挥云校园的优势,采取线上录播、直播等开展线上教学,保证了合作办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记者: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一二三八十”目标任务,请您结合相关工作,谈谈新的工作目标与打算。

高升:好,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围绕“一二三八十”目标任务,贯彻国际化办学理念,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点,持续扩大师生海外交流规模;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运行管理,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效益;发挥引智工作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打造高端国际合作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健全服务机制,提升国际化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

我们的具体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瞄准目标,精准发力。全面落实我校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把国际化理念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高度融合,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提质增效,服务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激发学院活力,形成联动配合机制。增强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国际化规模等做出具体要求并纳入年度考评指标。力争实现每个学院与海外1~2所高水平院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合作,实实在在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强化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联动配合。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加快构建管理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实施“一张表”审批、优化办公系统出国申请模块,加强不同管理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力度,精简填报流程,实现出国信息透明化、流程信息化,提高工作整体效率。对访学人员开展出国流程办理培训,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推进因公临时出国团组事后成果追踪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化管理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

四是拓展经费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等项目经费支持,鼓励学院配套投入,为师生双向交流、国际合作科研、海外引智基地建设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积极利用政府间科技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五是着力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国际化长效机制。在学生海外访学课程衔接、学分认定、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和外国专家聘用、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确保整体工作规范、有序推进。(记者:任波 责编:徐展)